<聲觀察> 建構一套夢幻音響系統

撰文/書世豪

     音響系統是由訊源、擴大機、揚聲器三個部份所組成, 那如果要組成一套音響系統,該先從哪一部份著手呢? 答案是揚聲器。為什麼?因為決定了揚聲器, 才知道需要多大輸出功率的擴大機,進一步搭配適合的訊源。

 

     揚聲器基本上分為書架式與落地式,該選擇那一種款式呢?要看你的空間大小與平常聽音樂所開的音量而定。在小空間中,音量通常不會開得太大, 所以選擇小型的書架揚聲器就夠了。如果在大空間中,使用書架揚聲器,音量不大時還不一定有問題,不過音量開大可能就不行了,不僅會有大量的失真產生,聲音的能量也很難充滿整個空間,此時落地式揚聲器則是更為理想的選擇。

 

承受功率與最大音壓

     決定揚聲器能發出多大聲音的數據稱為「承受功率」或「最大音壓」,超過這個數字並不是揚聲器就不會發出聲音,而是「失真」已經太大,所以揚 聲器的選擇也要視空間大小而定。「承受功率」分為「最大(瞬間)承受功率」與「額定(平均)承受功率」,只要超過「最大」承受功率,就會損毀揚聲器,而所謂的「額定」則是平均值,只要揚聲器不是一直都在這個範圍以上工作,就沒有損壞的危險。「最大音壓」則是這對揚聲器能發出最大的音量,通常是以 dB 標示。

 

喇叭好不好推?

     那該如何決定要搭配多大功率的擴大機呢?揚聲器的規格中有二個重要的數據與揚聲器好不好「推」(音響迷用語)有關,就是「阻抗」 (Impedence)與「靈敏度」(Sensitivity)。阻抗越低的揚聲器對電流的需求越高,所以通常這類揚聲器搭配的擴大機輸出功率就要越大。現代揚聲器規格標示的「平均阻抗」大多為 8 歐姆,也有少數是 6 歐姆或 4 歐姆,如果是靜電揚聲器或平面振膜揚聲器,平均阻抗通常更低。

 

揚聲器阻抗會隨著頻率變化

     必須要注意的是,一般揚聲器所標示的都是「平均」或「額定」阻抗,並不是代表揚聲器的阻抗就是恆定的 8 歐姆,揚聲器的阻抗是隨著頻率變化的。隨著音樂的播放,時時刻刻都不同。通常阻抗最低的時候都是出現在低頻段,這也就是大家所說低頻需要大電流的原因,因為此時揚聲器對電流的需求會變大。

 

誰唱得比較大聲:揚聲器的靈敏度

     靈敏度所代表的意義是:當擴大機給揚聲器 1 瓦的功率時,在揚聲器前方 1 公尺所測得的音壓(以 dB 表示),通常給的測試訊號是 1 kHz。由此可知,靈敏度代表的是在固定的功率與距離之下,揚聲器所能發出的音量大小。

     如果你平常聆聽的習慣只在書桌上,距離非常近,其實並沒有必要選擇大功率的擴大機,因為近距離聆聽時,揚聲器所發出的音壓已經足夠。 但在大空間中,聆聽距離可能長達 3 到 4 公尺,此時對擴大機輸出功率的要求就會變大。

 

搭配基本原則

     現代大部分揚聲器的靈敏度大約都在 90dB 上下,通常我們將靈敏度超過 91dB 的揚聲器定義為「高靈敏度」,86dB-90dB 為「中靈敏度」, 85dB 以下則是「低靈敏度」。依照前面的定義,如果在相同的空間中, 要發出相同的音量,靈敏度越低的揚聲器,需要的擴大機功率就越高, 這是基本的搭配原則。

 

揚聲器的靈敏度不是搭配唯一原則

     不過,靈敏度並不是決定揚聲器好不好推的唯一因素,還牽扯到揚聲器的架構(全音域、同軸、二音路、三音路)、箱體設計(低音反射式、密閉式)、單體的選用(磁路系統的大小),以及揚聲器所產生的反電動勢等問題。總之,阻抗與靈敏度只是一個參考值,實際上還是要搭配了才知道。

淇譽單體的頻率響應圖與阻抗曲線圖,頻率響應的音壓(SPL)看 B 軸線上的數據,阻抗曲線的單位則參照 A 的數值。

 

擴大機的功能百百種,挑選適合自己的最重要

     擴大機分為前級擴大機、後級擴大機、綜合擴大機三種。前級的主要功用是音量控制與訊源選擇,真正驅動揚聲器的是後級,而綜合擴大機則是把前級與後級合為一體的機種。前後級分離的型態多見於頂級的 Hi End 音響系統,或是用來驅動多音路的喇叭系統。

    平價音響系統所搭配的擴大機主流是以綜合擴大機為主,不過為了順應時勢所需,現在很多綜擴也加入了 USB DAC 或網路數位流播放,甚至唱頭放大器的功能,一機整合了擴大機與訊源,只要搭配一對揚聲器即可輕鬆聽音樂,非常方便。如果你平常有聽耳機的習慣,也可以找到整合耳機擴大機的綜合擴大機,這樣購置耳擴的預算也可以省下來,豈不是樂事一樁?

 

Audiolab 的 8300CDQ( 上 ) 與 8300XP(下),8300CDQ 不僅有前級負責控制與音量調整,甚至連 CD 唱盤都整合在一塊,而 8300XP 則是純後級,負責放大的功能。

 

真空管與晶體的大戰

     有些人以為真空管擴大機就是「高檔」的代名詞,其實並不盡然。高檔的真空管機固然不少,但並不是所有的管機都是高檔的。真空管只是一種放大元件,所做的事與電晶體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,都是輸出電流、 驅動揚聲器以發出聲音。管機不僅使用時會產生高熱,輸出功率也普遍不如晶體機,真空管還有使用壽命的考量。

   那為何還有這麼多人迷戀管機呢?就是因為管機「好聽」,真空管的工作原理讓它充滿了迷人的失真,會把所有的音樂都美化。但雖然聲音好聽,但並不代表管機的頻率響應與細節表現會有任何特出之處,在表現某些類型音樂時很美,但在表現不同類型音樂時,有些可能會讓人覺得差那臨門一腳,一味地崇拜真空管擴大機其實並沒有必要。

美國 Audio Research 是引 領全球「真空管復興」的 大廠,這是綜合擴大機 VT80SE。

 

 

擴大機還有多少能耐?

     那擴大機的功率是越大越好嗎?也不一定,因為你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把這部擴大機的音量開到最大,通常我們聆聽的標準音量都在這部擴大機最大輸出功率的一半以下。既然平常不會開得這麼大聲,為何我們要這麼大的功率呢?答案是「餘裕度」。前面說過,音樂是變動的,不僅時時刻刻頻率不同,音量大小也不同,這就會讓擴大機的輸出功率(電流)也隨時處在變動中。儘管音量刻度可能只轉到一半,但是音樂到了音量突然加大的段落時,音樂訊號就會超出擴大機的控制,動態起伏更大的時候甚至有可能會接近最大輸出功率。為了保持擴大機與喇叭的工作狀態沒有超過負荷,功率數值大一點,對音響效果比較有保障,這就是「餘裕度」的觀念。

 

功率越大越好嗎?

     你可能會問:如果餘裕度不夠會怎麼樣呢?不會怎樣,音樂還是會照樣唱,但你就會聽到「動態壓縮」,也就是高音上不來,低音下不去的感覺,所以擴大機的餘裕度是非常重要的,但也不是一味選擇大功率就好,大功率固然有餘裕度大的優勢,但用不到也是浪費。所以,只要在適合的範圍內,選擇足夠功率的擴大機即可。

 

越來越多樣的訊源種類

     揚聲器決定了,擴大機也選好了,最後要來搞定訊源了。訊源的種類分為數位與類比,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把電腦當作訊源,此時你需要的是一部把數位訊號轉換為類比訊號的 USB DAC(有 USB 接收端的數位類比轉換器),再接上擴大機,就可以聽音樂了。比較傳統的數位訊源則是 CD 唱盤與 SACD 唱盤,此時也是一樣,只要把訊號輸出給擴大機,馬上就可以唱歌。

 

黑膠復興:飄出濃濃復古味

     類比訊源則是黑膠唱盤,不過此時你需要的除了一部黑膠唱盤之外,還需要一部唱頭放大器。你可能會說:訊號不都是類比的,為何還需要另一部機器呢?

     因為黑膠唱片是很古老的東西,那個時候除了規格不統一之外,黑膠唱盤輸出的聲音也非常微弱,所以需要另一部機器把極小的訊號先初步放大,這部機器就是「唱頭放大器」(簡稱「唱放」,Phono Preamplifier)。 因為它在音響系統中的位置是放在前級之前,所以又稱為「前前級」(Pre- preamp)。不過也別想得太複雜,因為現在很多廠商推出的黑膠唱盤不僅內建了唱頭放大器,連 USB DAC、甚至是藍牙無線傳輸都內建其中,一樣也是接上擴大機,放上黑膠唱片,馬上就可以享受音樂了。

現在很多廠商推出的黑膠唱盤不僅內建了唱頭放大器,連 USB DAC、甚至是藍牙無線傳輸都內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