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/阿賣
想要在起居室建立一個溫馨有質感,同時兼具影音效果視聽娛樂空間。客廳的空間規劃該怎麼設計,才能創造出一個優秀的音響空間呢?
為了要成家的第一次租屋,或者第一次購買新屋,要找到同時符合需求跟預算的房子,實在是非常不容易、也相當令人興奮的一件事!通常主人都會希望自己的家有質感又溫馨的客廳,也希望有個可以好好聽音樂、看電影的視聽娛樂空間。一個客廳要兼顧家人們的需求,要同時看起來既質感又溫馨,又要同時是個影音效果都很棒的視聽娛樂空間。在討論室內設計時,很容易有想法上的衝突。
本篇將針對這個有趣的議題:在新家裝潢時,客廳的空間設計要怎麼做,才能符合視覺上既有質感又溫馨、聽覺也不遑多讓的優秀音響空間呢?
第三期《音響入門誌:DAC & 耳擴篇》的〈看觀念〉單元中會提到標準的音響空間大概是怎麼一回事:喇叭不靠牆擺、電視後方的位置要有 擴散板、左右牆面要對稱⋯⋯這些種種要求,會開始讓家人覺得你很難搞。如果還不怕死的堅持要在電視後牆的左右兩個直角,安裝兩個從地 板到天花板的大型低頻陷阱,可能馬上要吵架了。玩音響是這麼浪漫的一件事。在其他家人的眼裡看起來,變成了非常不浪漫的無理取鬧。幸好,本期的《音響入門誌》特別闢了這個篇章,針對這個令人頭痛的議 題,在理想與現實、視覺與聽覺品質之間,為大家的「客廳好聲音」與「家庭好幸福」一起努力!
具有體積小巧、不佔空間特色的 Soundbar,是許多消費者在新家裝潢時搭配的火紅首選。
音響類型的選擇
當你決定要讓你家客廳擁有好聲音的那一刻起,你必須先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是:我要選用哪一種類型的音響?這個乍看之下像是第一次走進音響店,像笨蛋一樣的問題,在這裡是有更深含義的!我要選用哪一個類型的音響,其實要先問自己:「我的客廳要使用到音響效能的時候, 主要是聽音樂?還是看電影?」
如果主要是聽音樂,那最理想還是選擇一對好的立體聲喇叭,也就是左右聲道各一支喇叭的那種。因為唱片的製作、混音師都是做這樣的立體聲混音,要能完整聽到唱片製作人真實想呈現的音樂樣貌,還是得選 用左右聲道的喇叭才是最原真的!如果覺得喇叭的低頻不夠力,就再買 一個重低音,成為 2.1 聲道即可。
如果主要是看電影或者玩遊戲,那就會比較需要 5.1 聲道以上的喇叭, 來組成環繞音效。現在大製作規格的電影與遊戲,都是 5.1、7.1 甚至 7.1.2 聲道的混音,用這樣的喇叭組合,才能真正呈現家庭劇院的效果。
如果預算有限,或者想要減省太多喇叭佔據的空間,近年來的新產品Soundbar,就是簡配版的「假性」環繞音效,它只有一根長條棒狀喇叭,擺放在電視的下方,這個長長的結構裡面其實有很多顆單體,利用不同單體發出聲音的時間差,讓我們的聽覺 產生類似環繞音效的感覺。所以,回到剛剛像 笨蛋一樣的問題:「我該選用哪一種類型的音 響?」你的答案,應該漸漸在腦中浮現了。
不對稱&半開放空間
買屋、看屋已經夠辛苦了,最後篩選出符合 預算與需求的房子,往往不能真的像〈看觀念〉 裡說的「標準」音響空間那樣,做到「左右牆面 要對稱」。大多數的客廳,都是左右不對稱的, 有的客廳一邊是牆、一邊是開放式層架或櫃子, 不管沙發跟電視的位置怎麼擺,總是找不到讓左右牆面對稱的擺法;也有的客廳根本就是半開放空間:一邊是牆、另一邊沒有牆。
有些聲學大廠就特別針對這樣的問題,生產了移動式的站立吸音板、 擴散板、或是擴散吸音兼而有之的各種名目的聲學板、調音板。它們通常就像一個屏風一樣,底下有滾輪可以滑,讓我們方便移動它,要聽音響 的時候,把它擺到沒有牆的那一邊,應該音場就會改善很多。如果能在 左右各擺一個一模一樣的,那對於音響的定位就更理想了。事實上,如 果你有自己想要的顏色或外觀,也是可以找木工訂做或自己動手做的。
左右不對稱的問題,最大的影響就在於,音像的定位會失準,最明顯的問題就是音樂裡面的人聲、大鼓、小鼓、貝斯這四樣,這四樣東西通常在混音時,會被擺在正中央。但左右不對稱的空間,會讓原本應該在正中央的音軌,聽起來歪了一邊。在唱片原本要呈現的音像畫面裡,應該站在舞台正中央的歌手,突然偏一邊站了,聽覺上會有一種很奇怪、不平衡的感覺。
對於不對稱或者半開放空間的大多數客廳,在這裡可以建議大家一個聰明的變通方式:直接選用 5.1 聲道以上的環繞音效來聽音樂!
5.1、7.1 或 7.1.2 這些環繞聲道都會有中置喇叭,因為中置喇叭的存在,這些在正中央的音軌,人聲、大鼓、小鼓和貝斯都會乖乖的從中置喇叭播放出來,恰好拯救了正中央音軌歪掉的問題。
雖然我們剛剛有說到,唱片是立體聲混音,聽音樂還是以左右聲道最為理想,但理想歸理想,現實就是正中央的音軌歪一邊實在很不行。換個角度想,改用環繞的 5.1 以上聲道喇叭,不只擺正了中央音軌,還可以兼顧看電影、玩遊戲,這不是挺好的嗎?
喇叭後牆的選擇
看過第三期《音響入門誌:DAC & 耳擴篇》的〈看觀念〉單元,你應該就會知道,喇叭後牆的處理非常重要。這面牆除了要做角落的低頻吸音之外,還要擔起反射聲音的責任,讓喇叭後方的聲音能量可以反彈回到前方聆聽者的耳朵,這樣才能把喇叭的實力真正發揮出來。
但在〈看觀念:音響空間的建置〉這篇文章裡,討論的是一個「理想狀況」,已經把房間的牆面認知為「它就是紮紮實實的牆面」。但現實的情況,家裡未必每一道牆都是紮實的牆面,有很多牆都是內部中空的「輕隔間牆」。這裡要特別的注意,以一個房間來說,其他的三面牆還不需要太講究,但喇叭的後牆對於聲音表現要擔負的責任很大,這面牆還是要選擇最硬最密實的牆!
一般常見的牆,最硬最紮實的,還是紅磚牆。磚牆在砌磚時是需要技術的,施工品質很重要,每一塊磚之間的磚縫有沒有用水泥填補紮實,除了會影響牆體的堅固程度,還會影響隔音的品質,當然對於我們要作為喇叭後牆的反射能力,也有著重大的影響。除了紅磚牆是首選,大樓灌漿的水泥牆,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,水泥牆的硬度也足夠作為喇叭後牆來反射聲音能量。再來次者為白磚牆,最差的為中空的輕隔間牆了。所以,在設計裝潢要研究客廳格局的時候,不妨把這件事考慮進去。另外,如果你原本認為比較順眼好看的擺設格局, 剛好會讓喇叭後牆是輕隔間牆,不妨再思考一下,是否有轉個方向,讓喇叭後牆是磚牆的可能性?
在選定了喇叭跟電視擺放的那面牆之後,下一步我想,你應該知道怎麼做了。開始思考後牆的處理,要做到什麼程度吧!擴散板?低頻陷阱?現實狀況沒辦法做完整的話,想想看要怎麼以比較折衷的方式,來取得 一個平衡點吧。擺上櫃子破壞直角,後牆中央應該要擴散的區域,盡可能不要讓整個牆面是平板光滑的,裝上層架等等方式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重低音的擺位
不管是 2.1、4.1、5.1、7.1 聲道,這些喇叭組合後面的 .1,就是指那顆重低音喇叭。重低音喇叭應該擺在哪裡呢?這是一個很神秘的問題,很多朋友可能上網搜尋了很多資料,只知道「相位」好像很重要,至於應該擺在哪裡呢?答案通常還是「聽聽看才知道」。是的!正確來說,確實就是你所搜尋到的那樣。但因為這是一本專業的音響雜誌,筆者絕對有責任告訴你更實際有用的擺位建議。
首先,重低音通常是擺在地上的,參考一下我們在〈看觀念〉裡提到的平行面造成的低頻駐波問題,就馬上懂這個道理了。重低音千萬不要放在電視櫃上,那是因為一定可以找到某個低頻的頻率,剛好半波長等於櫃體的長寬,跟櫃體形成共振駐波。放在書桌上也一樣,書桌的桌面跟 地板之間一樣會形成平行面,絕對可以讓你再度找到某個低頻的頻率, 剛好半波長等於桌面到地板的距離,開始形成共振駐波。所有擺放在桌上、櫃上的重低音,都躲不開某個頻率的低頻共振 形成駐波的問題。因此,還是乖乖的把它擺在地上吧!講究一點,應該要用角錐幫它墊高,讓它稍微 離開地面一段距離。
重低音擺放的位置,底下有鋪地毯的話,音場的表現會更好。可能有些朋友會質疑:「地毯的吸 音應該只能吸到中、高頻段,怎麼會影響重低音呢?」其實道理是這樣的:雖然它是重低音喇叭, 但事實上它也會發出中頻到中高頻的聲音,大多數 重低音喇叭的設計,發出的聲音頻率絕對不會完全 在 100Hz 以下,能發出 300Hz 甚至到 3,000Hz 的中高頻,都是很正常的事情!只是這些頻段的聲音音量很少而已。因此,地毯會吸收中、高頻的效果,這對於設計成打向地面的重低音喇叭來說,可以防止中、高頻段碰到硬質地面反射,造成空間裡聲音混亂的問題,能起到幫助重低音調整音場的作用。
接下來,最難解的神秘問題,重低音喇叭應該擺在室內的那一個位置呢?依照最基本的物理直覺, 筆者會先建議不要靠牆擺,因為牆跟地板之間,本身就是一個直角,直角就是最容易造成低頻淤積的地方,靠牆擺就是顯然有問題的。如果直接靠著角落擺,那就更糟糕了,這樣就會有兩面牆面與一面地板造成的三面之間的直角,低頻的淤積問題就會更嚴重。那決定不靠牆之後,重低音要擺在房間的中央好?還是不在中央比較好?我們再次依照物理直覺來感受這件事情,應該是擺在中央會有不太好 的結果。為什麼呢?如右圖所示,擺在房間的中央線上,喇叭到兩面牆是等距離的,八九不離十又要形成駐波了。
如果以避免低頻淤積跟低頻駐波的切入點來看, 可以下一個簡單的結論:不要靠牆、也不要擺在正中央,大約在室內偏離中央線的地方,都是可行 的。也有些音響老玩家的經驗是在室內的俯視圖畫一個九宮格,重低音擺在九宮格的井字號四個交叉位置上,大致上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接下來,再來個有趣的問題,如果以九宮格的四個位置來選擇,你會選 擇哪一個呢?如果喇叭的後牆是磚牆,沙發的後牆是輕隔間牆,那應該是 擺在靠近輕隔間牆的 C 或 D 點比較好。重低音盡量讓它離硬的牆面遠一 點,比較能避開低頻反射後平行面的駐波問題註 1。如果客廳的前後兩面都是磚牆,或是兩面都是輕隔間牆,這種前後牆材質硬度沒有差別的情況, 筆者倒是建議擺在靠近電視那邊的 A 或 B 點較好,原因很簡單:因為距離中置喇叭較近。
重低音距離中置喇叭越近,絕對是件好事。因為在音樂的混音中,大鼓、貝斯這些低頻的樂器的擺位都是擺在中央,大鼓跟貝斯的聲音,有一部分會從中置喇叭發出來,一部分會從重低音喇叭發出來,這兩個部分就很像大鼓跟貝斯的「上半身」與「下半身」一樣。距離中置喇叭越近,大鼓跟貝斯這些低頻的樂器就不會顯得上下半身分離。
對了,附帶一提。筆者在上一段的說法只是一個比喻,千萬不要過於擔心「上下半身分離」這個問題,其實真要把重低音喇叭擺到離中置喇叭稍遠一點的地方,也不會是太大的問題(例如剛剛的九宮格切法的第一個例子,筆者就建議擺在 C 或 D 點)。這是 因為現在的重低音喇叭設計,都會有一個相位(phase)的旋鈕(或是撥桿),你只要轉一轉相位鈕,讓中置喇叭跟重低音喇叭之間因為距 離而產生的波程差,重新對齊就可以了!
至於怎麼判斷波程差有沒有對齊呢?這就要用耳朵去聽了。當你反覆的旋轉重低音喇叭上的相位旋鈕(或撥桿),直到中置喇叭跟重低音喇叭終於被校正到同相位的那一刻,耳朵會很明顯聽得出貝斯跟大鼓 的低音線條,變得乾淨、清晰又飽滿。
如果沒有相位旋鈕這個偉大的發明,我們就只能別無選擇的,把重低音擺在中置喇叭的正下方,因為這是唯一一個讓中置跟重低音同相位的地方!可怕的是,這個位置等於是把重低音擺在左右牆的正中央,又是 靠近客廳前方硬牆,於是左右牆對稱反彈的低頻駐波、客廳前牆與地板之間的直角低頻淤積,種種低頻問題馬上就要接踵而至了。